企業數位轉型過去較多側重在營運流程優化,但隨著市場變化多端、新挑戰接踵而來,也驅動企業不光只是對工作與營運方式產生改變,繼而從銷售、行銷以及商業模式上,也都進行全方位的轉型。

企業數位轉型過去較多側重在營運流程優化,但隨著市場變化多端、新挑戰接踵而來,也驅動企業不光只是對工作與營運方式產生改變,繼而從銷售、行銷以及商業模式上,也都進行全方位的轉型。而觀察近年製造業的轉型重點,其中又以製造服務化與通路轉型,成為後疫情時代必然的發展方向。

 

 

改賣服務 現金流更穩定

提起「製造服務化」最成功的例子,莫過於勞斯萊斯(Rolls-Royce)在90年代創業界先例,將過往銷售引擎的商業模式,轉變成銷售引擎飛行時數和維護服務。也就是將引擎出租給航空公司,並透過感測器與物聯網技術,提供機器狀態監控和預測性維護,由勞斯萊斯提供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維護服務,直到使用壽命結束,將引擎回收。

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楊秉祥以勞斯萊斯舉例,並表示其過去在引擎業務上,如果以賣斷方式所獲取的利潤,只佔航空公司整體營運成本的4%。且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更指出,歷經2020與2021年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情衝擊,全球航空業虧損高達百億美元,終端需求崩盤,波音與空巴也不斷減產,楊秉祥觀察,航空市場易受景氣影響導致新機訂單衰退,勞斯萊斯則早一步將腦筋動到舊引擎回收與出租上。據勞斯萊斯說法,航空公司整體營運成本中,有65%直接或間接與引擎有關,引擎一旦異常,會產生連鎖效應,用4%的成本多換65%的效益,很划算。

市場觀察,對勞斯萊斯來說,賣服務可以創造更穩定的現金流,而一方便保留引擎的所有權,長時間累積的大數據更可以回饋優化設計與生產端。透過租賃制以及賣服務的創新商業模式,勞斯萊斯成為工業4.0最早的實踐者之一。

近年有不少台灣機械設備業者也以此成功典範,朝向價值服務轉型,開始透過提供數據分析,協助客戶掌握設備異常狀況、提早備料,或是結合遠距科技工具提供零距離的售後服務等,這讓過去習於以代工、製造為主的台灣製造業者,在產品「出廠」後仍能透過加值化售後服務,帶來新的獲利模式。

 

 

改頭換面 傳產轉戰電商

除了上述商業模式的轉型,近年先是全球逐漸走向少量多樣客製化需求,台灣傳統產業外銷訂單也面臨訂單碎片化轉型,其次則是因為疫情衝擊實體活動,銷售與行銷通路受阻,向來習以「面對面接觸」的傳產來說衝擊更大。過去傳產因仰賴單一經銷商或品牌代工需求,因而當製造業需求外移、國際貿易情勢改變,台灣傳產便首當其衝受到影響。

不過正逢轉型壓力、時代轉移以及世代交替的台灣傳統產業,目前有許多經營者的二、三代也試圖透過導入數位科技改善公司現況,而「品牌電商」在這幾年間就成為傳產轉型的趨勢,像是透過電商直接將產品賣給消費者,而不需再仰賴單一經銷商或代工訂單,以藉此增加營收來源、分散風險。亞馬遜全球開店(Amazon Global Selling)更看好,台灣製造業有生產力也有軟實力,跨境電商的外貿生意未來會快速成長。

多數傳產因受制於實體零售突破不易,而轉戰電商平台,不過,KPMG也觀察到,傳產期望藉由電商平台寄貨銷售,卻發現這種少量多樣的零售需求,備貨量要大、樣式要多元,一旦貨量不足、出貨不快,就會面臨訂單取消。為了能直接掌握產銷庫存,製造商架設官方電商平台,即時掌控產銷數據,並分析消費者行為。KPMG也提醒,製造業與電商零售業,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型態,如何從傳統B2B製造業思維,轉化為重視客戶的B2C服務業思維,傾聽顧客的聲音才能真正服務到終端客戶。

查看原文請點擊(轉發於DIGITIMES)